低头族随处可见手机玩走了我们的什么袍网
“低头族”随处可见 手机玩走了我们的什么?
喻梁/画
手机拉近了人的距离还是让人更天各一方?
地铁上,“低头族”随处可见
“手机瘾”是一种现代病
壹
春节6天,
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
现在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讯设备了,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习俗要说是最顽固的了,然而在手机面前则变得不堪一击。
新春佳节,向亲友派发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让派发红包从线下走到线上,一些远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上一份心意。今年网络商家推出了抢红包活动,给人们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欢乐。
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当红包变成电子的,送红包变成了抢红包,表达亲情变成了全民疯狂抢夺,由大人给小孩的压岁钱变成了男女老少齐上阵,见面“新年好”变成了“抢了多少红包”,从前的走亲访友变成了一天到晚埋头在手机世界里。
据统计,除夕至初五(共六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其中除夕当日收发总数达到10.1亿次,创下了历史新高。红包收发最高峰出现在年初一(2月19日)00:00-00:02,峰值达到每分钟有55万个红包被发出、165万个红包被拆开。这就是2015年中国春节的一景。
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5.57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交流方式不断更新。而在今年,借助微信红包这个新“交流工具”,手机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人的过年方式。
有评论说,回头一看,今年过年的意义就是抢了几块钱的红包。结果,亲情没时间叙,佳肴没心思品,文艺节目没时间欣赏,说好的游玩计划也都挪用在投入轰轰烈烈的全民抢红包浪潮之中。
美国科幻电影中,硕大的机器人拥有智能,操纵奴役人类,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然而巴掌大的智能手机则正在控制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主宰了人们的生活,使得人们不知不觉变成了躲在手机背后那些人的玩偶,这一天已经悄悄来临。
贰
从文艺作品看
手机带给我们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可以交心的朋友,但是却很难有一个可以交换手机的人,因为每个人的手机里边都隐藏着一个“任性的你”。
手机生活给新时期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最近这些年,从电影大片到小品相声,有很多精品是以手机生活为题材的。人们由此可以管窥手机给我们到底带来了什么。
2004年的贺岁片就是冯小刚的电影《手机》,它从多侧面刻画了这小小的玩意儿是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手机让人们交际方便了,可是猜疑也多了,说谎多了,感情出轨多了,家庭破裂多了。最后,男主角严守一终于认识到都是手机惹的祸,就无怨无悔地把手机扔进了火炉,因为他还愿意做个好人。
其后,冯小刚在《非诚勿扰》中继续演绎手机的故事。在豪华游轮上,美女笑笑决定接纳秦奋的求爱时,她第一个动作就是把秦奋的手机扔进大海,那意思就是,你既然爱我,就不再需要这玩意儿了,免得在外边拈花惹草,顺便也把秦奋的花心史一并扔掉,两个人开始新的生活。